Audio Clipping(音頻削波)是我們許多人都遇到過的現(xiàn)象。“音頻削波”十分常見,在宿主軟件、揚聲器或聲卡上通常會表示為紅色的視覺來作為警示。遇到這種情況時,我們大部分的做法都是降低各種推子或旋鈕,以讓削波消失。當然這只是經驗之談,我們有必要把音頻削波的概念、聽感和處理方法也深入講解一下。
什么是音頻削波?
音頻削波,是指在模擬或數(shù)字系統(tǒng)中,音頻信號被放大到超出最大限制。這種情況也可以叫做Overdrive(過載),并且和吉他踏板效果器一樣(吉他效果器也有叫過載的),二者都可以產生失真并降低音頻信號的質量。
下面的圖示展示了發(fā)生削波時的情況,削波使音頻波形產生了失真。一般而言,音頻波形看起來應當是光滑圓潤的,但削波會直接“削掉”部分波峰和波谷,使之成為一塊“磚頭”。如果通過揚聲器來播放這種“磚頭”,就會產生刺耳的、不自然的噪聲,這種噪聲不僅聽起來很難受,還會損壞你的揚聲器。
當揚聲器削波時,產生的現(xiàn)象在聽覺上便可反映為“斷續(xù)感”或者“失真”。如果令揚聲器長時間處于削波狀態(tài),那么就會開始過熱,并且損壞的風險會急劇上升。但很多揚聲器都內置有預防措施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(fā)生,比如預裝類似于限制器的軟削波電路來限制噪聲和失真現(xiàn)象。這些軟削波電路一開始是在80年代用來限制揚聲器的輸入信號的,比如輸入信號比揚聲器所允許的最大電平還要大10dB,那么軟削波電路就會限制該信號,以避免出現(xiàn)削波。
音頻削波后聽起來是什么樣的?
削波是一種會導致聲音失真的現(xiàn)象。失真在重金屬和搖滾吉他中十分常見,但那種失真一般都是故意的,而且聽起來也比較有感覺。在音樂行業(yè)中,有三種程度的失真,它們分別是:
Overdrive
Distortion
Fuzz
這三種程度聽起來都很明顯,但第二種和第三種的失真特別明顯,程度最輕的是Overdrive。有時候Overdrive只會帶來很少量的失真,甚至不會讓人注意到。當你開始注意到音頻質量有所損失,并且出現(xiàn)斷續(xù)感時,失真就發(fā)生了(實際上要小于人耳可聽聞的程度,這里是從實際應用出發(fā))。Fuzz的程度最重,甚至可能會讓人感到不悅。對于應該避免的偶然削波,和故意做出來的失真吉他,主要的區(qū)分方式就是削波是否發(fā)生在整個音頻上(吉他和所有其它聲音),并且有沒有讓聲音變得難聽。
上面紅色的那條音頻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削波的視覺效果,也很好地說明了失真的后果。削波會使音頻損失辨識度和細節(jié),使得聲音不再清晰,取而代之的是出現(xiàn)了噪聲、爆音、咝咝聲等對音頻無益的成分。
如何避免聲音削波?
最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在設備鏈靠前的階段產生了削波,那么不管你有沒有設置正確的電平,最終都會導致削波。
比較直觀的例子就是電腦上用來播放電影和音樂的VLC播放器,這種播放器允許用戶將音量設置到200以上。如果你把電腦的揚聲器聲音設置地特別小,但把VLC播放器設置到很大很大,那么聲音最后還是會削波,只不過帶著削波整體聽起來比較小罷了。
這個現(xiàn)象也叫做Gain Staging(增益分級),做好增益分級可以使削波消失,并確保后續(xù)不再發(fā)生削波。在處理削波的過程中,分清Volume(音量)和Gain(增益)的區(qū)別也是很重要的!
結論
導致削波的主要原因之一,就是音頻信號在前往揚聲器或耳機的過程中,在某個節(jié)點音量過大。這時在模擬系統(tǒng)中電壓就會過高(電壓代表音量和振幅),或者在數(shù)字系統(tǒng)中位深就會溢出。
要理解音頻削波的基本概念,或掌握避免削波的方法,并不需要你先去考個什么電氣工程師或者掌握特別高深的技術細節(jié)。只是這種現(xiàn)象時有發(fā)生,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去處理它而已。
經過本文的介紹,你應該已經知道了什么是削波、削波的聽感和避免削波的方法,更加深入的東西需要大家繼續(xù)保持學習!
作者簡介
本文作者名為Samuel Matthews,今年33歲,居住于曼切斯特。他專門代寫雜志論文,并寫有自己的偵探小說。Samuel喜歡學習新事物,也喜歡認識不同的人。他的愛好是旅行、運動和打鼓。
本文出自《midifan月刊》2022年01月第190期
可下載 Midifan for iOS 應用在手機或平板上閱讀(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Midifan即可找到,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直接下載),在 iPad 或 iPhone 上下載并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