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QUALIZER
EQ /是什么?
EQ 的全稱是 Equalizer
EQ 是 Equalizer 的前兩個字母,
中文名字叫做“均衡器”。
為什么叫它均衡呢?
因為 EQ 之所以被發(fā)明出來,最早是用來提升電話信號在長距離的傳輸中損失的高頻,由此得到一個各頻帶相對平衡的結果,所以叫它“均衡器”,它讓各個頻帶的聲音得到了均衡。
EQ 離我們并不遠,多媒體音箱上的低音增強就是 EQ,它通過增強低音來讓你感受到“動次大次”的廣場舞節(jié)奏:
EQ 的主要功能是:單獨提升或降低一個聲音特定頻帶的音量,而不影響其他頻帶。
什么是頻帶呢?人耳能聽見的頻率在20Hz到20000Hz之間(Hz是頻率的單位,念“赫茲”),如果在這中間取一個區(qū)間,就叫做一個頻帶,比如100Hz-300Hz就是一個頻帶。
EQ 的操作界面
最容易理解的 EQ 是圖示均衡器(Graphic Equalizer),如下圖:
可以看到這種 EQ 是把頻率分為若干個頻帶,你動其中一個頻帶的推子,就改變了這個頻帶的音量。
31Hz——這個頻段需要播放器材有比較好的低頻下潛能力,如果沒有,當然就不容易聽見,這個頻段主要影響底鼓的延續(xù)音(sustain),就是踩下底鼓之后嗡嗡的聲音,增強這個頻段可以讓音樂渾厚。
63Hz——這個頻段是底鼓所在的主要頻段,如果單純把這個頻點增強10dB,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底鼓聲變得很大,甚至破了,所以增強這個頻段有助于音樂更厚實。
125Hz——這就主要是貝斯的頻段了,貝斯常用的音高位置的音色主要在這一頻段,當然不是說這一頻段只有貝斯,增強這一頻段音樂會更扎實。
基本上,如果增強了上述三個頻段,你想要重低音的話就有了,這里說一下遮蔽效應,簡單說就是比如你把125Hz調(diào)的很大,那么靠近125Hz的、dB數(shù)小的頻率就會被遮蔽,聽不到了。
250Hz——這個頻段多了聲音會很臟,少了聲音會很干凈,硬實,但它同時也是人聲、弦樂、手鼓等等音色的主要共鳴點的所在頻段?梢韵胂笤谒碌哪欠N轟隆隆的感覺,是這一頻段帶給我的主要感受。
500Hz——和250Hz的感受相似,這一頻段的增強會使一些鋪底的合成器pad音色凸顯出來,會使更多的男聲凸顯出來,這一頻段多了還是會渾濁,稍微增加一些會使音樂有更多溫暖、親近的感覺。
1000Hz——這個頻段可以算作一個分水嶺,大部分樂器的基頻都在200—1000Hz,所以調(diào)節(jié)1000以下的頻段會更多的影響音色(不是影響音量),增強這一頻段會使音色更明亮。
2000Hz——增強人聲的可懂性,說白了聽得更清楚,包括吉他貝斯的琴弦摩擦的聲音,電吉他的尖刺感,兩元店大喇叭里的廣告,都可以讓你更多的體會這一頻段的特點,所以增強這一頻段讓音樂更清晰。
4000Hz——我個人理解這一頻段是很多音色的鑲邊,就像是相框的邊框,衣服或者窗簾的下擺,很多時候這一頻段可以讓聲音更完整,更具細節(jié),更多現(xiàn)場感,但是過多的提升也會讓人覺得刺耳,聽覺疲勞。5000Hz以上是幾乎所有樂器的諧波成分,也是人耳最敏感的頻段,比如把5000Hz提升6dB,有時會讓人覺得整個音量被開大了一倍,如果過多的衰減則會讓音樂聽起來很遠。
8000Hz——這個頻段比較明顯的是各種镲聲、弦樂摩擦琴弦的聲音、還有就是齒音,比如提升該頻段會放大歌手四、是、次、字一類的發(fā)音。一般很少會大幅提升這一頻段。
16000Hz——事實上這一頻段確實很難分辨,如果把一首歌的16000Hz提升10dB,我一般會去聽各種镲,镲會顯得更亮更大聲了,反之,镲聲會顯得小了、暗了。如果不仔細聽,會感覺音樂沒什么變化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參數(shù) /均衡器
這種 EQ 可以隨意定義頻點的頻率,在寫有Hz數(shù)的地方輸入不同的數(shù)值,再輸入更改的dB數(shù)(分貝),就能改變這個頻率的音量。
到這里有一個問題,我們前面說過,EQ 是改變某個頻帶的音量,但我們設置的是單個的頻率數(shù)值,并不是頻帶啊,怎么確定頻帶的寬度呢?
有一個參數(shù)叫做 Q 值:
以頻點為中心,Q 值越大,受影響的頻帶就越窄:
Q 值越小,受影響的頻帶就越寬:
EQUALIZER
EQ 通過將聲音中各頻率的組成泛音等級加以修改,專為某一類音樂進行優(yōu)化,增強人們的感覺。常見包括:正常、搖滾、流行、舞曲、古典、柔和、爵士、金屬、重低音和自定義。自定義就是自己調(diào)節(jié),沒有套用固定的模式,按個人喜好而定的真正 EQ 能夠滿足不同的個人聽音喜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