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(nèi)容導航:
音響第四要:音場表現(xiàn)
「音場」到底是什么?在美國,「Sound Field」與「Sound Stage」是二個名詞!窼ound Field」泛指整個聲音充塞的空間;「Sound Stage」特指舞臺上樂隊的排列(包括寬、深、高、低)。在臺灣,我們所謂的「音場」其實是指「Sound Stage」而言,因為無論是「聲音的舞臺」或「音臺」都無法讓人望文生義。至于「Sound Field」,我們早已用另外一個名詞代替,那就是「空間感」。因此,當我們提到「音場的形狀」時,就是指您的器材所再生的樂團排列形狀。
由于受到頻率響應曲線分布不均勻以及喇叭指向性、房間聲波反射條件的影響,有些音場是內(nèi)凹形的、有些是寬度大于深度的;有些是深度大于寬度的。有些音場形狀就是四四方方,沒有內(nèi)凹的。這種聲音舞臺不同形狀的再生,我稱為音場的形狀。最好的音場形狀當然要與錄音時的原樣符合。在此我要提出一個值得注意之處:現(xiàn)場演奏時的錄音,其樂團的排列是寬度大于深度的;但在錄音室中,往往為了音響效果,樂團的排列方式會改變,通?v深會拉長,尤其是打擊樂器會放得更遠一些。如此一來,就不是我們在音樂廳中所見到的排列。 ,挑剔的讀者以及評論員們不可不察。
音場位置
除了「形狀」之外,音場還有「位置」的問題。這里面包括音場的前、后、高、低。有些器材會使整個音場向聆聽者逼近;有些則后退。有些音場聽起來會覺得浮在半空中;有些則又像坐在音樂廳的二樓看舞臺一般。會形成音場位置的原因很多,像喇叭的擺位與頻率響應的均勻與否皆為重大影響因素。一個理想的音場位置應該如何呢?低音提琴、大提琴的聲音應從較低的地方出來,小提琴的位置比低音提琴及大提琴高;如果錄音時樂團有前低后高的排列時,音場內(nèi)也要有前低后高的模樣出現(xiàn)。像銅管就極有可能位置較高。
至于整個音場的高度?常您坐著時兩眼平視的高度應該是音場的略低高度。換句話說,小提琴應該在視線以上,大提琴、低音提琴應在視線下。銅管至少要與小提琴等高或更高。至于音場的前、后位置應該在那里?應該在「喇叭前沿一線」開始往后延伸。當然,這種最理想的音場位置不容易求得,因為它與聆聽軟件也有極大的關系。通常,從喇叭后沿一線往后延伸比較容易求得,不過,不能「后縮」得太多。
音場的寬度
常常聽到發(fā)燒友夸口:「我的音場不只超出喇叭、寬抵二側(cè)墻,甚至破墻而出!惯@句話在外行人聽來,簡直是天方夜譚。在我聽來,則僅是有點夸張而已。我想許多音響迷都有這種經(jīng)驗,不必我再多費唇舌。一般而言,音場的寬度可以寬抵側(cè)墻。至于破墻而出,那恐怕就要靠一點想象力了。至少,以我而言,我要「用眼睛能夠看得到」音場在那里才算數(shù),墻外的東西我看不到,我不能肯定它在那里。所以,我的音場寬度其實在祇在我的墻壁之內(nèi)而已。
音場的深度
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「深度感」,現(xiàn)在我把它歸于音場的深度。為什么不像以前一樣,將它與層次感、定位感并列呢?因為層次與定位談的不是音場,而深度感卻仍屬音場的范圍之中,所以,我將它改成「音場的深度」而不以「深度感」稱之。與「音場的寬度」一樣,許多人會說他家音場深度早已破墻而出,深到對街。這當然也僅是滿足自己的形容詞而己。真正的「音場深度」指的是音場中最前一線樂器與最后一線樂器的距離。換句話說,它極可能是指小提琴與大鼓、定音鼓之間的距離!笇挼礁羿、深過對街」這應該是包含在后面說的「空間感」中。有些器材或環(huán)境由于中低頻或低頻過多,因此大鼓與定音鼓的位置會前沖,此時,音場的深度當然很差。另有一例,有些音場的位置向后縮,結果被誤以為音場的深度很好,那是錯誤的。我相信,您祇要把握住「小提琴到定音鼓、大鼓之間的距離」這句話就不會錯了。
頁碼: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頁
更多相關: AV集成
©版權所有。未經(jīng)許可,不得轉(zhuǎn)載。
-
【內(nèi)容導航】
- 第1頁·音響第一要:音質(zhì)
- 第2頁·音響第二要:音色
- 第3頁·音響第三要:高、中、低各頻段量感的分布與控制力
- 第4頁·音響第四要:音場表現(xiàn)
- 第5頁·音響第五要:聲音的密度與重量感
- 第6頁·音響第六要:透明感
- 第7頁·音響第七要:層次感
- 第8頁·音響第八要:定位感
- 第9頁·音響第九要:活生感
- 第10頁·音響第十要:結像力與形體感
- 第11頁·音響第十一要:解析力
- 第12頁·音響第十二要:速度感與瞬時反應
- 第13頁·音響第十三要:強弱對比與動態(tài)對比
- 第14頁·音響第十四要:樂器與人聲的大小比例
- 第15頁·音響第十五要:樂器與人聲的質(zhì)感、空氣感
- 第16頁·音響十六要:細節(jié)再生
- 第17頁·音響第十七要:空間感
- 第18頁·音響第十八要:整體平衡性
- 第19頁·音響第十九要:器材個性
- 第20頁·音響第二十要:搭配上的推薦
- 第21頁·結語